研究动态

中心学术活动

明德讲坛第十三讲:技术文化视野中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报告人: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

时间:2021年12月08日 14:12 发布人: 浏览次数:[]

2021123日,浙江科技学院德语国家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洪捷教授做客明德讲坛,做题为《技术文化视野中的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线上学术报告。中心研究人员、相关学院教师及获邀校外人员通过腾讯会议的形式参与本次活动,在线人数达到230余人。


陈洪捷教授指出,工业技术文化是建立在机器和技术基础之上、形成于机器生产过程中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是工业社会的主导性文化。随后,陈教授又从历史渊源、办学特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他认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往往与当地产业和企业的联系密切,构成当地产业链的一个环节,相较于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谈及德国工业技术文化对应用科学大学的影响时,陈洪捷教授指出,在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呈现割裂状态(Bildungs-Schisma)的大背景下,应用科学大学由于长期与产业系统保持紧密联系,因此会与产业系统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念。从文化的角度看,这类学校更加认同技术文化,而不是学术文化。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之所以能与企业和经济界保持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除了制度方面的安排,在更深的层次上看,也是因为这类高校与企业以共同的技术文化为纽带,彼此的合作更像是一种体系内部的合作。这种技术文化的核心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技术进步的需要,满足生产过程所提出的需要,企业和学校虽然有分工,但共同的文化让彼此可以很好地沟通与合作。正是基于技术文化,两个看似不同的部门——企业和学校才能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陈洪捷教授的报告为认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报告引发了听众的强烈兴趣和热烈讨论,大家纷纷就应用科学大学的定位、我国如何借鉴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模式以及技术文化对职业教育的积极影响等众多话题提出自己的问题与观点,陈老师一一作出了点评和回应。

本次报告系“明德讲坛”首次以纯线上形式举行,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在线嘉宾”、“云上听众”、“同步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也为“明德讲坛”带来了更广阔的的平台效应。“明德讲坛”将继续集聚优质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奉献更多精彩的“学术盛筵”。

 

上一条:浙江科技学院圆满举办“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协同育人国际论坛”

下一条:明德讲坛第十二讲: 跨文化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和跨文化能力模型——报告人:浙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