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世界步入数字化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更加速了教育数字化的变革。在此背景之下,德国联邦教研部正着手建立统一的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希望为所有人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服务。通过对德国最新数字化教育政策研究,发现该平台在设计框架上对用户定位、功能设想、实施路径、技术构架及应对挑战的措施都做了详细规划,对我国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有一定借鉴参考。
应对数字化革命:德国开启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
陈正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加强数字教育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德国甚至将其数字时代的变革与“工业革命”相比,称其为“数字革命”。近年来,德国联邦政府颁布一系列战略文件支持教育数字化发展,例如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颁布了《数字世界中的教育》,提出了国家数字教育战略。联邦教研部也发布战略文件《数字化科学社会的教育行动计划》,提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抓住机遇,清醒认识风险。培养突出的反思能力、 对机遇与风险进行权衡的能力、基本的软硬件知识以及运用数据媒体的经验。二是强化数字理解和知识。支持人们对未来技术保持兴趣,将新获得的能力融入其教育、培训和进修的全部领域中去。三是重构学习和教学。针对青少年,培养数字技术能力,强化数学、信息技术、自然科学和技术(MINT)等学校教学科目,突出德语(语文)及社会知识科目的特殊作用。四是共同寻求实施数字化教育的现实途径。五是实施联邦与各州的“德国数字化公约”。共同为中小学以及办学方提供有针对性的全覆盖的支持,从而保证在学校完成网络接入及建立可靠的基础设施。六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应对数字化挑战,加大职业教育4.0建设。七是发挥学习者和教学者的潜力。八是实施 “面向数字化知识社会的教育行动”战略。
为落实相关战略,2021 年德国开启“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digitale Nationale Bildungsplattform)”建设,该平台是未来德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项目之一。联邦政府希望利用此平台,使从学童到退休人员各年龄层人群都能更容易地获得数字化的受教育机会,进而提高整体国民的受教育水平。联邦教研部为此拨款 1.5 亿欧元予以支持。[1]
一、平台建设目标
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项目旨在建设一个国家层面的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并与现有数字教育平台相结合,共同形成一个全国性、能与欧洲对接的系统,用户能通过该平台访问海量的数字教育资源。为实现上述目标,联邦教研部计划从以下三个领域进行资助:一是针对教师的数字教学方案建设,包括通过促进数字化教学及学习场景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知识和数字技能。二是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开发。以现代学习路径为导向,大量开发或调整符合国家教育平台要求的教育产品。三是打造数字化教育的范本,创建最多四个独立定义的模块化、创新性的教学学习资源典型,以便经验的复制与推广。[2]
(一)从目标群体来看,即从中小学到大学,再到职业 教育与继续教育全覆盖,所有处于教育过程中或者有教育需求的人都可以在平台中获得相关资源。

(二)从目标功能来看,该平台旨在实现六大功能(见图 1),即联网、导览、指导、获取信息与教育资源共享、革新和参与。“联网”指现有的以及新的数字教育资源都会被联网至国家教育平台,形成一个全国性平台;“革新和参与”指平台可提供革新性教学或学习形式的资源;“导览和指导”是指平台为所有人提供信息导览,根据自身教育经历而量身定做的个人指导。通过提升用户参与到学习场景中的可能性,来最终实现“通过教育资源提供辅助性的学习支持” 这一目标。
二、平台的设计框架
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致力于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领域用户的个性化和灵活性需求,使其可以自主地选择各种数字教育内容和形式。
(一)用户定位
平台将用户分为四种角色类型,即“学习者”、“教育者”、“机构”以及“技术与资源的供应方”。平台会根据用户的身份和使用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1. “学习者”是国家教育平台的核心用户。平台的核心目标是为学习者开辟个性化的教育路径,为学习者整个教育生涯提供支持。一是学习者能够自主地管理其学习数据,决定个人数据用途,能以安全的方式存储其个人信息和成绩 证明,并一直拥有数据访问的权限。储存在平台上的身份和证书等信息能跨机构终身使用;二是学习者可以在平台上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状况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设计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三是平台支持用户之间的协作,为用户同步交流、记录、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2. “教育者”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主要是指教师。一是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分享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跨机构同事合作交流并设计课程,并对自己发布的教学内容进行管理,平台提供相应的版权服务;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与学习者进行互动,评估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并对课程作出适当调整。借助平台实施对学习者的考核,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三是教师能随时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学习者,获得继续教育机会,学习使用新的教学技术,提升自身数字化教学能力。
3. “机构”主要是指负有教育使命的公共机构以及相关的私营参与者。他们加入到平台中主要有如下需求:一是将现有工作流程数字化,设立统一的国家教育平台使用标准,以实现跨机构的协同合作等功能;二是扩大现有数字服务范围,不仅向第三方提供服务也整合共享现有服务商,提升机构自身的数字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参与到各个教育部门的数据治理中,以获得在教学研究中达成合作的可能。
4. “供应方”是提供数字教学技术与资源的角色,比如教育科技公司。一是他们通过平台获取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有吸引力、基于用户个人数据档案的教育内容;二是根据用户反馈与建议,促进教育产品与技术的持续更新与发展。
(二)功能设想
国家教育数字化平台作为德国数字教育网络的元平台,旨在通过完备的技术、可交互操作的高性能教学基础设施、可持续性地监管生态系统及数字化基础服务框架,从而实现实现以下五大功能:一是提供普遍可用的身份认证服务,为教育部门的所有用户群体实现统一、全面身份管理创造条件;二是确保用户能对平台进行全媒体访问,开发在不同的使用场景、终端(例如手机、电脑、平板等)情况下都能访问平台的应用程序;三是定义和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架构,采用统一数据标准,为全面可交互操作的工作流程,及不同服务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换创造条件;四是确保用户信息在全面、安全、合法情况下进行交换和通信,保障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五是对不同资源进行联网整合,并使用统一的网络接口,确保不同的教育机构和供应方提供的教学资源及技术产品能够在平台上实现兼容整合。
三、平台对组织保障和实施路径的要求
为了确保平台的各项功能顺利实现,平台对其组织保障、实施路径及技术架构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对组织保障和实施路径的要求
一是在现有的项目成果基础上,提供以用户为导向的自主搜索功能,同时提供与用户自身数字化能力相匹配的信息检索功能;二是整合并进一步发展现有的数字化方案,为跨组织的工作流程及人员角色提供数字化支持。包括整合现有的公共部门信息化方案,如电子健康证明、金融服务等;三是确保德国国家教育数字平台与其他国家类似平台的可整合性及可接入性;四是遵守数据安全标准法律法规;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国内外尤其是欧洲国家专业的数字化建设经验;六是建立质量保障机制,对合规的平台框架提供认证服务。
(二)对技术架构的要求
对技术构架要求主要体现在确保平台的互操作性、可用性及维护效率:一是要遵守可扩展性原则,保证与其他技术方案相兼容,主要通过使用通用的技术标准实现;二是使用既定的数据标准,以保证平台的操作性互通;三是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实现技术上的可整合性;四是技术架构的运行要有适应性及可维护性;五是开发和运营过程中严格数据安全和数据保护,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必须遵守欧洲议会和理事会颁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在平台搭建全过程中切实履行。
四、平台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无论用户群体的差异,还是现有服务商的竞争,都会给平台运营都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和挑战,德国政府将在以下方面做好应对:
一是兼顾用户群体多样性,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平台提供的服务尽可能覆盖大多数用户群体及他们因不同角色所产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平台的操作性和可用性。二是兼顾数字化市场各方主体利益,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按照平台建设初衷,将不会与现有的数字教育产品以及服务商竞争,而是将现有分散的服务资源整合后,纳入到新兴的 IT 解决方案中,以构建一个安全、智能的网络系统。[4]三是实现面向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确保平台安全可靠、长期可用,促进教育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教育产品,及时更新相应教育资源,维护平台的稳定运行,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简介:陈正,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博士,曾任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教育领事、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二秘衔外交官,研究方向:国际及比较教育、高教管理及领导力、德国职业教育、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Startschuss für digitale N ationale Bildungsplattform gefallen[EB/OL].(2021-03-05)[2022-03-25]. https://www. bildungforschung.digital/digitalezukunft/de/bildung/initiative-digitale-bildun g/startschuss-zum-aufbau-nationaler-bildungsplattform/startschuss-zum-aufbau-na tionaler-bildungsplattform_node.html
[2]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Neue Bekanntmachung zum Auf bau einer digitalen Bildungsplattform[EB/OL].(2021-05-20)[2022-03-25]. https://www.bmbf.de/bmbf/shareddocs/kurzmeldungen/de/neue-bekanntmachung-zum-aufbau-er-digitalen-bildungsplattform.html
[3]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 Gestaltungsrahmen und H inweise für die prototypische Umsetzung einer Nationalen Bildungsplattform[EB/OL].[2022-03-27]. https://www.bmbf.de/bmbf/shareddocs/kurzmeldungen/de/neue-bekanntmachung-zum-aufbau-er-digitalen-bildungsplattform.html
[4]BildungsSpiegel.Die Nationale Bildungsplattform: Ein Kommentar [EB/OL].(2021-07-10)[2022-04-17]. https://www.bildungsspiegel.de/news/standpunkte/4915-die-nationale-bildungsplattform-ein-kommentar#beit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