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中心学术活动

明德讲坛第八讲:国际学术期刊的投稿与发表:学科编辑的视角——报告人:《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编辑部主任游蠡博士

时间:2021年07月05日 12:41 发布人: 浏览次数:[]

202172日,浙江科技学院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中德学院、外国语学院邀请《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编辑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助理游蠡博士做客明德讲坛,做题为《国际学术期刊的投稿与发表:学科编辑的视角》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中德应用型大学研究院/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王兆义博士主持,校内外7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游蠡博士首先介绍了国内教育学领域顶尖的四本代表性国际期刊,解析了各学术期刊的办刊目标及选稿范围,并以《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英文)》为例,介绍了该刊的办刊历程以及刊登的六种文体形式。随后,游蠡博士揭示了非母语学术写作与发表的意义与价值。游博士指出,非母语学术写作应当要回归学术写作的初心与本意。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写作能够让思考逐渐清晰并不断深入,而发表的意义究其本源,在于交流,学术写作与发表的本意即在于推进思维,触发交流。从软硬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对于硬学科的研究者来说,非母语学术写作与发表的内涵在于触碰前沿、引领前沿,而对于软学科的研究者来说,非母语学术写作与发表则更多承担着扩大交流、文化传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在非母语学术写作的过程当中,研究者应当不仅仅关注学术的规范性,更要追求学术的意趣,在提高语言准确度的同时也要培养跨文化的敏感度。关于国际学术期刊的发表,游蠡博士指出,选取一个理想的选题会更容易获得被国际期刊发表的机会,可以从选题的前沿性、经典性与热点性这三个维度来判断选题是否合适。而选择合适的投稿期刊、熟悉期刊的投稿平台以及将稿件进行规范化处理则能更高效地向国际学术期刊投稿。在投稿后有效地与编辑沟通,有理有节地回应同行评阅专家的意见等也能帮助提升稿件被录用的机会。在论文得以发表以后,也要学会宣传、推广自己的国际发表成果。在讲座最后,游蠡博士与到场教师及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沟通,就诸如论文发表周期、论文选题、投稿后与编辑的沟通方式等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

 

上一条:明德讲坛第九讲: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咨政专报撰写要求和技巧——报告人:北京语言...

下一条:明德讲坛第七讲:德国工业文明与技术文化: 一个研究的议题——报告人:北京大学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