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至11日,“中德论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CDAH)”第九届论坛大会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萨尔技术经济大学(HTW Saar)举行。萨尔州司法部国务秘书延斯·迪纳(Dr. Jens Diener)、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参黄伟、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前州长、德国国防部前部长鲁道夫·沙尔平(Rudolf Scharping)、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主席、萨尔技术经济大学校长迪特·莱恩哈特(Prof. Dr.-Ing. Dieter Leonhard)等出席活动。中德双方近30所高校及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大会。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率学校代表团参会。
大会合影
在大会开幕式上,陈建孟代表浙江科技大学和中德论坛办公室致辞。他表示,在知识、技术迭代不断的时代背景下,中德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合作不仅能促进双方在知识、技术、文化等多方面交流,更为两国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次论坛大会聚焦具有德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也是对这一时代主题的有力回应。在中德两国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共同探索下,这一模式必将变得更加成熟,也为两国先进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浙江科技大学 陈建孟
本次论坛大会以“中德两国应用型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产业需求与教育需求”为主题。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博雅教授、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做题为“工业技术文化视角中的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学术报告。报告引入“工业技术文化”这一核心概念来分析现代德国的技术、制度与价值观念及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德国的发展。
北京大学 陈洪捷
围绕大会主题,本次论坛大会设置“中德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互学互鉴,携手同行”“未来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专业人才”三个分论坛。
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中德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理勤在“中德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分论坛做题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在中国移植的制度环境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制度移植的概念以及制度移植成功的标准,并就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在中国移植的制度环境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
浙江科技大学 徐理勤
德语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兆义在“校企合作——互学互鉴,携手同行”分论坛做题为“何以‘双赢’?——中德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与制度环境比较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对“中德校企合作联盟”成员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出发,以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为分析范式,就中德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及动力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
浙江科技大学 王兆义
在圆桌对话环节,浙江科技大学校长陈建孟、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汪群、北京大学博雅教授陈洪捷、萨尔技术经济大学教授、萨尔继续教育学院(CEC Saar)院长沃尔夫冈·阿珀尔(Prof. Dr. Wolfgang Appel),萨尔技术经济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马尔特·贝恩豪尔(Prof. Dr. Malte Beinbauer)及MHA ZENTGRAF有限责任公司亚太区经理方·陶克斯(Fang Taux)就中德两国如何在应用型双元制学习模式中达成高效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圆桌对话由浙江科技大学中德合作委员会主任约阿希姆·利兹教授(Prof. Dr.-Ing. Joachim Litz )主持。
圆桌对话
在大会闭幕式上,萨尔技术经济大学校长莱恩哈特致结束语,并宣布2026年第十届中德论坛大会将在浙江科技大学举行。陈建孟代表浙江科技大学接过中德论坛会标,诚邀两国同仁2026年相聚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