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中心学术活动

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鱼顺博士参加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并做学术报告

时间:2024年09月06日 16:37 发布人: 浏览次数:[]

826日至28日,第十届亚洲日耳曼学学者大会在青岛举行。本次大会由青岛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联合主办,青岛大学外语学院承办,歌德学院北京分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青岛大学中德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山东省与德国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以及青岛大学巴伐利亚研究中心协办。本次大会主题为技术·社会·文化——日耳曼学的时代挑战与机遇,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德国、波兰、蒙古、印度尼西亚7个国家的200余名学者参会。

浙江科技大学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鱼顺博士参加本次大会,并在专题分论坛数智赋能的德语教学转型Digitale Transformation des DaF-Unterrichts)做题为《中国大学德语课堂中的新媒体使用》(Zum Einsatz der neuen Medien im universitären Unterricht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in China)的学术报告。鱼顺老师指出:在新冠疫情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下,新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课堂中的功能日益凸显。大学德语课堂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传统教学资源借助技术赋能实现大学德语课堂提质增效,是教师当下面临的新任务,需要从技术逻辑和教育本质出发对此进行审视。

鱼顺老师以慕课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例,从学习空间变化、文化感知、教学资源供给创新和联动融合四个层面审视了新媒体在融入大学德语课堂过程中所呈现的变化趋势,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给出推进大学德语课堂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在报告的启示部分,鱼顺老师指出:以慕课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最大程度地克服了时空间限制,推动了传统意义上教育和学习理念的转变,促进了不同高校德语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质量认证,进而推进了德语教学的数字化转型。但是,新媒体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在促进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无形地扩大了个体与个体、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教师和学生都应在新媒体融入德语课堂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关于技术的批判反思意识。

 

上一条:德语国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参加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并做相关...

下一条:德国工业技术文化研究工坊(第二期)回顾

关闭